吴锋
新能源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安全是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健康发展的底线
在全球汽车和能源结构大变革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25.8万辆,同比增幅达63.4%,累计销量超过29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整体汽车销量的比例由2016年之前的不足1%提升至13.8%。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欧美等地区。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至25.6%,继续引领全球市场。
叠加储能电池市场的高速增长,业界预测到2023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进入TWh时代。众所周知,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市场驱动和政策扶持,更得益于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对于动力、储能电池来说,仍需要重视基础层面的理论和技术创新,特别是相关材料的创新突破。当前,行业在结构和工艺创新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蜂巢能源龙鳞甲电池等。这些创新技术的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推动了产业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快速发展。
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安全仍然是重要的关注点,是产业发展的底线,是技术进步的必选项,这已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如何更好地提高电池的本征安全性和电池系统安全,也成为行业的共同课题。当前,行业发展仍面临不少的挑战和困难,产业链环节的供需错配,锂电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基于对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发展前景的预判,全球锂电产业未来仍将面临战略资源紧俏和供应链安全的挑战。因此,构建非战略资源限制的新型电化学体系作为重要互补也已提上日程。
在碳中和趋势下,欧洲、北美等地区国家、车企正着力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欧洲多国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美国推出《通胀削减法案》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对动力电池、锂电材料和装备全球化、本地化布局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全球汽车、锂电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加强共性基础技术交流互动,推动全球汽车和能源体系变革,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文章转自公众号:新能源汽车行业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