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19日,2021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召开。2021年,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上,中国汽车市场“疫”后开端良好。当前,在多领域产业变革同时发生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本届论坛主题为“新起点 新战略 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做了重要发言: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身转型升级与全球技术变革的叠加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与相关部门和行业一道,坚持不懈推动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发展势头良好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统筹、综合施策,近年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产品性能显著提升。据统计,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接近400公里,较2016年提高80%以上;平均电能消耗量降至12.5千瓦时/100公里,相比2016年下降超过20%。
二是配套环境日趋完善。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6.5万座、换电站644座,各类充电桩187万个,建成覆盖176个城市、超过5万公里的“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三是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同比均增长2.2倍,市场渗透率达到8.7%(5月渗透率达到10.2%),增长势头强劲。
四是融合发展趋势增强。新能源汽车是存贮和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载体,是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未来出行、移动通信连接的关键节点,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加快推广应用及与能源、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构建协同高效的“双碳”目标落实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二、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蓬勃发展,电子、信息、通信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带有鲜明的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新时代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世界主要的汽车国家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抢占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战略领域,纷纷强化战略指引,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发布政策措施指南,推动道路的测试示范,努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大汽车企业以及科技巨头也在持续加大投入,加大跨界融合力度,加速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和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在顶层设计、创新驱动、标准规范、测试应用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搭建了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和跨领域、跨行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建设测试示范区,并积极加快通信、道路等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政策环境日趋完善。新车型中,已经有相当比例配备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搭载L3级车型也在特定场景得到应用。但是也要清醒看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当中仍然存在关键技术创新、标准法规完善、政策环境优化、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不足的问题,需要花大力气推动解决。
纵观全球,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中,汽车工业一直是关系国家命脉的产业。在我国,汽车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是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客观地看,中国品牌汽车的性能、品质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品牌溢价和盈利能力与合资品牌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近年来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一定下降。希望未来抓好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机遇,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转型步伐,加强涵盖研发、制造、售后等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切实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可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