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界论坛

新合资时代,自主车企该向外资学什么

发布日期:2024-06-07
打印

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度整合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正迈入一个崭新的合资纪元。这一过程中,自主车企与外资车企的合作愈发紧密,双方在技术、市场、产业链等多个关键领域均展开了深入的战略合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并引领这一变革,中国汽车业在合资合作中不仅要继续壮大自身,更应积极地向合作伙伴学习,汲取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一学习过程不仅顺理成章,更是推动中国汽车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合资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市场换技术”向“技术换市场”的转变。自主车企凭借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技术领域的显著优势,开始向外资车企输出技术和产品。这一转变在多个合作案例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如大众集团对小鹏汽车的股权投资,以及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等。这些合作不仅涉及股权层面的投资,更深入到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核心层面。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自主车企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已超过合资品牌,成为推动整个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崛起,外资车企纷纷寻求与自主车企的合作,以加快自身在新能源和智能技术领域的布局。

在新合资时代,中外车企的合作模式正变得日益多样化,包括反向合资、跨界合作等多种新形式。这些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能在技术、市场、产业链等多个维度实现双赢,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化方向迈进。

新的合作模式为中外车企带来了更为深入的技术合作。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外车企在技术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自主车企通过学习外资车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而外资车企则借助自主车企的本土化优势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加速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同时,市场布局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新合资时代下的中外车企,正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自主车企利用合资合作的机会,将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推向全球;而外资车企则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加快本土化进程,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并保持其市场份额。

不难看出,新合资时代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外车企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自主车企仍有学习的空间

尽管自主车企当前发展势头强劲,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在合资合作的经验积累上,与跨国车企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负责人指出,自主车企仍有诸多方面需要向外资车企学习。首当其冲的是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外资车企在前沿核心技术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自主车企应汲取其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以增强自身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等关键领域的研发实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更高端、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其次,外资车企在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方面同样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自主车企应借鉴其品牌建设、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更为关键的是,外资车企在国际化经营和管理方面拥有深厚的积淀。自主车企应学习其在海外市场开拓、跨国文化管理、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以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经营和管理水平。

针对这些方面,该负责人建议自主车企与外资车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汽车技术交流和展览活动,紧跟国际汽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此外,自主车企应积极引进国际汽车人才,特别是技术研发、品牌管理、国际化经营等领域的人才,为自身发展注入更多国际元素。同时,也不应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最后,自主车企应强化国际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通过国际化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手段,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强与国际媒体和渠道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影响力。只有不断学习、进步,自主车企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走向海外道阻且长

自主车企与外资车企展开新一轮的合资合作,核心目标之一是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目前,中国汽车出口正呈现强劲态势。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新车出口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高达491万辆,成功超越日本,跃居全球汽车出口榜首。这一里程碑式的成绩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雄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舞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回顾中国汽车出口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从挑战到机遇的轨迹。自2012年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以来,尽管随后几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出口量有所波动,但自2017年起,中国汽车出口便逐渐恢复了增长势头,并重新站稳100万辆的关口。特别是进入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迎来了高速增长期。这一年,汽车出口量激增至197万辆,同比增长显著。而到了2022年,这一增长势头更是势不可挡,全年汽车出口量飙升至311万辆,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和巨大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亮点,与锂电池、光伏产品共同构成了出口的“新三样”。这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仅推动了我国外贸规模的稳定增长,还进一步优化了外贸结构,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尽管形势大好,中国汽车的海外之路仍充满了挑战。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指出,从海外产量和销售量来看,我国与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国际车企的国际化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产品出口规模化”、“海外运营本地化”和“经营布局全球化”。经过多年的国际化发展和海外布局,主要汽车跨国公司已经实现了从国际化向全球化的转变,成为真正的“全球性企业”,实现了全球研发、生产和销售。海外生产已成为这些企业扩大海外销售量、提高全球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因此,海外销售量更能真实反映其国际化战略的成果。

根据各国行业协会、企业发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日本汽车海外产量占比高达66%,德国三大车企的海外产量远超本土产量,美国三大车企同样如此,韩国现代起亚集团的海外产量也超过了本土产量。而从主要汽车跨国公司海外市场销量占比来看,基本都在70%以上,高的接近90%。相比之下,尽管中国品牌车企在海外建有KD组装工厂,但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在海外建立了汽车制造工厂进行本地化生产。整体来看,中国品牌车企的海外汽车制造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吴松泉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与领先的汽车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培育一流全球性汽车企业和品牌、建设汽车强国,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四、德、美车企值得学习

自主车企需要积极借鉴并学习他国车企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德美日韩等国的跨国车企。德国车企以其明确的中高端市场定位而著称。诸如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始终坚持以高品质、高性能以及精准的高端市场定位为基石,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与品质打磨,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认同与深厚信赖。

在产品策略上,德国车企展现出极高的差异化。他们根据各个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独特需求,推出了丰富多样的产品线,从奢华轿车到功能强大的SUV,从传统的燃油车到前沿的新能源汽车,德国车企均能提供,从而全方位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另外,德国车企对于全球化生产布局与供应链的优化整合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他们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美国、墨西哥等地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旨在更紧密地贴近市场,降低运营成本,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德国车企与全球各地的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以确保零部件的优异质量和供应链的持续稳定。

美国车企则以其多样化的产品系列立足市场。诸如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巨头,他们的产品线广泛覆盖经济型到豪华型,从轿车到SUV、皮卡等多个细分市场,全面迎合了全球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近年来,特斯拉等美国新能源车企的崛起,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卓越表现,充分展示了美国车企在新兴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在全球化生产方面,美国车企同样展现出前瞻性的布局。他们在全球多地,如中国、墨西哥、欧洲等建立了生产基地,旨在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生产效率。美国车企还特别注重海外市场的本地化生产策略,以确保产品能够完全符合当地市场标准和消费者的独特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车企在国际化人才的招募和培养方面也颇具匠心。他们通过全球招聘、内部系统培训等多种途径,成功吸引并留住了一批具备国际化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在全球化运营过程中,美国车企还特别强调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通过高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无障碍合作。

五、日韩近邻也有可取之处

日本汽车企业在海外扩张上展现了清晰且有序的路径。从上世纪60~80年代,它们经历了飞速的发展阶段,多家企业迅速崭露头角,形成了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汽车品牌。这些企业在海外扩张中,巧妙地采用了“先出口后投资”的策略,借助出口市场为直接海外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并逐渐在全球市场上建立了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汽车企业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通过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和生产基地的建设,成功将日本汽车推向全球市场。它们在美国和欧洲等地设立了众多的汽车工厂和零部件制造厂,以满足当地市场的特定需求。

在海外市场布局中,日本汽车企业非常注重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符合市场期望的产品。它们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推出了多样化的产品系列。例如,针对美国市场,它们推出了大型轿车和SUV,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喜好;而在亚洲市场,则更注重经济型和小型车的推广。

日本汽车企业以卓越的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引入新技术,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同时,它们也积极投身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以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

面对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等挑战,日本汽车企业展现了极高的应对能力。它们通过在美国等地投资建厂等方式,保护了自己在海外市场的利益,并避免了本国企业受到冲击。此外,日本汽车企业还不断进行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韩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上采取了独特的策略。它们从低端市场入手,通过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并积累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后,韩国汽车企业开始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逐步向中高端市场迈进。

韩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初期选择中,首先瞄准了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通过在这些地区积累经验和市场份额,为后续的全球化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技术的创新,它们开始逐步进入北美市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今,北美市场已成为韩国汽车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在巩固北美市场的同时,韩国汽车企业还积极拓展东南亚、西欧等市场,实现了市场的多元化布局,降低了市场风险,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没有企业能够永远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具备全球视野和合作共赢的精神,自主车企才能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真正走向世界,并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

文章转自公众号:中国汽车报